紫霞說,“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我猜中了開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若猜中了結局,紫霞你是否還會就此沉淪?世間總有那么些“人”,盡管想到了開頭和結局,卻仍恣意而行。對于捆綁精裝銷售的開發商來說,一開始可能想到了負面影響,曾以為能僥幸過關,如今卻不得不面臨被“清算”的命運。
在北京房地產市場,捆綁精裝銷售,早已被說爛的議題,如今再次拿到臺面來說事,因為捆綁精準后遺癥已經顯現,出現了質量問題,業主維權,誰來買單?這成為爭議的話題。不過,在理清后遺癥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離我們最近的那個捆綁精裝銷售時期。
2013年4月,北京房地產市場下達了最嚴“限價令”,對報價明顯高于項目前期成交價格和周邊在售項目價格,且不接受指導的商品房項目,可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書或暫不辦理現房銷售備案。為了應對此舉,多個開發商大打政策擦邊球,利用低價拿到毛坯房預售證后捆綁精裝合同,以達到提升房價的目的,捆綁精裝修、合同拆分等名詞不絕于耳。
當年11月,對于捆綁精裝銷售的行為,北京市住建委進行了嚴厲的表態,不允許精裝捆綁銷售,要求取什么證賣什么房,叫停了這種捆綁精裝修以便逃避監管的變相漲價銷售方式。
如今,兩年過去了,當時以捆綁精裝銷售的樓盤現在如何呢?據了解,最近北京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多起“捆綁精裝修”質量問題,業主頻頻維權。2013年8月開售的北京大興區某著名樓盤,捆綁精裝銷售,精裝總價30-90萬不等。近期,該項目被曝出精裝修質量存在諸多問題,業主頻頻維權。
5月份左右,項目業主陸續接到收房通知,但是,據其中400多戶業主反映,房屋精裝修存在嚴重額質量問題,地板花色不均、凹凸不平、地板踢腳線四處漏灰……;室內設計太腦殘,沒有安裝熱水器的位置、沒有切菜的位置、洗衣機還要放在廚房里;存假冒偽劣產品,吸油煙機、灶具、洗手盆、坐便、五金、開關插座都不是最初協議上的品牌;室內空氣污染嚴重,甲醛嚴重超標。
連日來,業主們進行了多達十余次的維權行動,但是結果喜憂參半。開發商對于已經收房的業主給予多條整改意見,但是整改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一位王姓業主表示,“沒有收房,是因為很多已經收房的業主房屋整改不到位,所謂的維修,就是抹點膠,很多大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如果裝修款五六萬,我立馬簽字收房,如今,幾十萬的費用,卻交出了不合格的殘次品、殘疾兒。”
一位于姓業主代表更是找了家專業機構對裝修費用重新進行了核算。她表示,當初買了95平的小三居,精裝總價36萬,重新核算后發現,市場價僅為5萬多元。
不過,大部分業主表示,對小區的環境和房子本身并無異議,與開發商存在爭議的是“所交裝修款與房屋實際裝修價值相去甚遠”,希望能夠退還差價款,進行重裝。
已經到手的鴨子怎能讓它飛了。開發商態度非常強硬,可以走訴訟程序,可以選擇退房,堅決不同意退還差價款,但是對于質量問題,會負責到底,進行后期整改。
為何幾十萬的裝修款,會裝出幾萬的效果?該項目負責人道出了玄機,“當時政府逆市場控房價,如果按照住建委審批的毛坯房價格來算,我們就要喝西北風了,而且公司并沒有承諾用多少錢來裝修。”
意思已經不言而喻了,精裝款并非全部用來精裝修,部分用來充當了房款。無獨有偶,同一時期取證的位于亦莊的另一項目和成璟園也因為“捆綁精裝修”質量問題遭遇業主頻頻維權,但市場中也不乏精裝質量過關的項目,這就要考驗開發商的責任意識問題了。
拆分合同,捆綁精裝修銷售,既讓開發商規避了限價令政策變相漲價,又讓購房者順利買到了房子,雙方何樂而不為。購房者肯定明白開發商變相漲價的行為,但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幾十萬差能差到哪里去,但結果卻出乎意料。而開發商也擔心未來收房時業主的反應,但迫于利潤和業績壓力,盡量把精裝費降到最低。未來的糾紛,只能未來再說。開發商想到了開始,也想到了結局,但卻忽視了產品本身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