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公告(央廣網記者白宇 攝)
征地公告(央廣網記者白宇 攝)
央廣網通遼6月16日消息(記者白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有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村民向中國之聲反映說:他們的口糧田在兩年多前被莫名“征收”,總面積約2500畝,而蹊蹺的是,政府文件中明明規定每畝地的補償標準是9萬元,但村民最終拿到手的卻只有每畝5萬4千元,
從9萬到5萬4,我們來算一筆賬,一畝少了3萬6,那么2500畝的話,就是9000萬元。那么,這9000多萬元征地補償款去了哪里呢?通遼市科爾沁區的征地行為是否存在違規呢?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紅星社區新立屯村村民馬俊清向記者講述了兩年多前村里張貼公告時的情況:
馬俊清:晚上四點多鐘,貼出個布告來,說公路南的地占了,9萬一畝,等第二天早上一去,9萬的公告沒了,貼出個5萬4來,一畝地差3萬6 。大伙就琢磨,這3萬6咋就沒了呢?
魏家窩堡村村民張鳳英也對一夜之間截然不同的兩張公告記憶猶新:
張鳳英:頭一天貼的寫的是9萬,就是那種大紅紙,貼完了第二天就沒有了,又貼了一個5萬4,也是紅紙寫的。
記者:有蓋章嗎?
張鳳英:哪有蓋章,就是大紅紙寫的黑字。
據村民們提供的2013年1月發布的“科爾沁區人民政府紅星街道辦事處土地收儲項目征收公告”記載,“為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改造步伐,改善城鄉群眾居住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儲備管理辦法》、《通遼市人民政府土地儲備交易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經區委、政府研究決定,對紅星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兩宗土地進行征收改造。”
據顯示,此次征地兩宗地塊總面積2500余畝,收儲土地補償安置標準為,大田作物用地:9萬/畝,其他地上物根據實際評估價格給予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