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就是王”這個多年來適用的道理,在二手房市場正在失效。記者從市場了解到,有“心機”的看房人如今變得挑剔許多,甚至連三居沒有雙衛,都變成了被挑剔的理由。
掛牌半年卻脫不出手
“我的房子都降價了,怎么還是賣不出去?”每隔兩三天,業主劉先生就給中介經紀人打遍電話,催促對方帶人看房。
在樓市折騰了數年,劉先生手里握著好幾套房子,他口中著急沒賣出去的,是位于雙井九龍花園的一套老房。這套大約107平方米的大兩居,劉先生已多年沒住,一直被用來當群租房,半年前在中介門店掛牌,也是想著待價而沽,若能碰到好價錢再賣。誰想,兩個月前,家里發生了“經濟危機”,著急要現金的他就想賣房周轉。
“我咨詢過經紀人,他說我的房子群租過,房況不好,又是面積大、總價高的塔樓,因此必須把價格壓下來才好賣?!奔鼻械膭⑾壬褕髢r從每平方米37000元,下調到每平方米32000元,已經低于小區每平方米35000元的成交均價,卻依然苦惱于沒有接盤的下家。
“從什么時候起,賣房子變得這么難了?”他很困惑。
“稀缺戶型”仨月沒賣出
同樣的困惑,也正發生在丁女士身上。
丁女士在東五環某高檔小區,有一套帶院子的大三居。同樣是為了變現,三個月前,她很舍不得地把這套房子掛出來出售,“當時中介口口聲聲地說,這可是稀缺戶型。”本以為分分鐘就能找到買家,誰知道接待了好幾批看房人后,卻沒遇上一個真心實意的買家。
“經紀人總說我報價太高了,說我每平方米超40000元的價格肯定賣不出去,可稀缺戶型不就是價格略高么?”她很費解。
看房人挑三揀四
記者從市場了解到,像這樣掛牌數月沒成交的房源,在二手房市場確實有一批。
比如,在天通西苑三區,一套156平方米的三居室,報價309萬元,從3月份掛牌至今,四個月內被看了157次,還是沒賣出去。而天通西苑二區面積略小的81平方米兩居室,盡管是南北向的稀缺戶型,可因為報價達每平方米25000元,房子被看了124次仍在“待售”。
“如今的看房人,誰都不是沒有心機的‘小白’,出房就愿意買?!痹诙址渴袌鰪臉I已有8年的店長田小姐告訴記者,近期的二手房市場,看房人變得理智許多。除了慣??紤]的房子有沒有稅費、總價高不高之外,戶型朝向、采光佳、停車位、小區的綠化、人文環境包括物業公司,都在考量范圍內,甚至三居室沒有雙衛,都能成了缺點。
本報記者 趙瑩瑩 J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