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龍衛志)今年以來,我市市場監管部門堅持“講政治、強監管、促發展、保安全”的工作總思路,以持續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為突破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激發市場經營主體活力和內生動力,1月至7月份,市場經濟主體發展持續向好,呈現穩中攀升的態勢。全市以批發和零售、住宿餐飲和農林牧漁業等為主的五大傳統產業穩步發展,以科研技術服務、文化體育娛樂為新業態的“四新”產業發展迅速,市場活力不斷顯現。
據了解,截至7月底,全市經營主體持續攀升,新注冊登記經營主體9103戶,同比減少21.21%;累計經濟主體達15.79萬戶,同比增長4.02%,高出全省2.15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省第三。1月至7月份,全市注銷經營主體7742戶,同比增長8.11%,經濟主體增速放緩,但仍舊處于緩慢爬升階段,彰顯經營主體的韌性和市場活力的體現。
“四新”業態快速增長,反映以城市為中心的市場虹吸效應顯現。1月至7月,全市科研技術服務業經營主體增長18.58%,文化體育娛樂業經營主體增長15.88%,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長13.5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8.18%,以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而產生的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如電商、快遞等行業,加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員密集、年輕人消費理念的轉變等因素的影響,正在更新著傳統生產方式、管理方法、銷售渠道。
批發和零售、住宿餐飲等領域經營主體穩步增長,消費政策效果逐步顯現。1月至7月,全市批發和零售業新登記注冊經營主體3651戶,占新登記注冊的40.1%,累計達 7.13萬戶,同比增長3.84%;住宿餐飲業新登記經營主體1190戶,占新登記注冊的13.07%,累計達2.1萬戶,同比基本持平;建筑業新登記經營主體1042戶,占新登記注冊總數的11.45%,累計達1.21萬戶,同比增長11.64%;居民服務修理業923戶,占新登記注冊的 11.45%,累計達1.5萬戶,同比增長3.98%;農林牧漁業813戶,占新登記注冊的8.93%,累計1.58萬戶,同比增長2.86%;五大傳統產業中,均不同程度增長,但就體量而言,批發零售業依舊在十八大行業中穩居第一位。建筑業增速最快,與我市康養之都、房地產市場回暖存在一定的關聯。其次是我市圍繞培育“菌果藥畜茶酒”等特色產業,食用菌、木耳、天麻、小龍蝦、葡萄等林果產業的發展,成為助推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強大動力。
“三產”結構發生變化,第二產業增速凸顯。1月至7月,全市第一產業新增經營主體646戶,同比增長10.43%,累計達1.44萬戶,同比增長1.84%;第二產業新增經營主體1323戶,同比下降7.16%,累計達1.93萬戶,同比增長7.39%;第三產業新增經營主體7134戶,同比下降25.25%,累計達12.42萬戶,同比增長3.77%。1月至7月,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中,第一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呈現負增長,增長動力放緩。但從“三產”總量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增速放緩了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速放緩了2.5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放緩了6.12個百分點,彰顯了市場經濟活力的韌性所在。從“三產”結構來看,由去年同期的1:1.27:8.45,調節為1:1.34:8.61;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再提升。由此可見,1月至7月,全市第二產業增長最快,是我市經濟的增長極、穩定器和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