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以來A股再融資規模逾8000億元
今年以來,A股再融資市場活躍度持續提升。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11日,年內A股上市公司通過多種再融資方式募集的資金總額已達8002.14億元,相較于去年全年2231.20億元的再融資規模大幅攀升,增長幅度高達258.7%。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再融資市場升溫的關鍵原因主要是政策與市場的共振。注冊制改革大幅優化再融資流程,降低企業融資門檻。同時,經濟復蘇后產業升級需求激增,尤其在新能源、半導體等戰略領域,企業亟須資金突破技術瓶頸。
Wind數據顯示,年內再融資規模的大幅增長中,定增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已有108個項目完成定向增發行為,增發規模達7564.34億元,與去年全年相比,增長幅度達337.1%。此外,29個可轉債項目完成募資,合計規模達437.80億元。
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再融資市場顯著升溫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宏觀政策環境持續優化,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再融資審核流程的不斷簡化,監管層通過優化定價機制、放寬減持限制等措施提升再融資的便利性和吸引力,為企業創造更友好的融資環境;二是在經濟復蘇背景下企業內生需求增強,面對產業結構升級和市場競爭加劇,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以及開展并購重組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別是在電子、高端制造等戰略性新興領域;三是市場資金面較為充裕,機構投資者參與定向增發的熱情高漲,銀行理財、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積極配置權益資產,為再融資項目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從項目儲備看,定增市場的增長態勢已呈現出持續性。以最新預案公告日統計,截至9月11日,年內披露的定增預案達424件,平均預計募資11.04億元。
“定向增發主導再融資市場,這主要得益于定增工具兼具融資規模大、審批效率高、資金用途靈活等特點,以及監管層對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定位,使得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定增作為主要融資方式。”劉祥東說。
從行業分布來看,制造業及高新技術產業是再融資的“主力軍”。化工、機械、硬件設備、半導體等行業的再融資項目數量眾多。其中,化工行業有11家企業完成定增,機械、硬件設備行業各有10家企業完成定增。
在田利輝看來,今年再融資市場特征鮮明,定增規模顯著回升,資金精準流向科技創新。同時,發行機制靈活化,競價方式提升效率。
劉祥東表示,再融資募資投向聚焦主業與研發,企業通過再融資擴大產能、加碼研發,推動產業升級與技術突破,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再融資市場活躍,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通過支持上市公司擴大投資、技術升級和并購重組,促進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另一方面,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再融資資金向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傾斜,有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此外,還可以增強市場活力和韌性,再融資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工具,吸引長期資本入市,有利于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