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華全媒+|促進高效配置 釋放發展活力——解讀關于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我國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迎來重要進展: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部署在10個地區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業內專家分析,這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環節,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會長徐善長表示,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政府主導型的傳統發展模式帶來經濟高速增長,但也積累了深層次結構性矛盾。通過改革試點,探索讓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要素資源配置方式,助力構建全國統一的要素資源市場,釋放錯配資源,破除無效供給,將從根本上解決經濟深層次問題,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標志,也是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說,改革試點從技術、土地、數據等重點要素方面,引導試點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差別化改革,形成系列經驗做法,以期在全國更大范圍復制推廣,從而促進各類生產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涉及面廣、影響程度深,牽一發而動全身。試點是推動改革的突破口。批復同意,自批復起2年內開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蘇南重點城市、杭甬溫、合肥都市圈等10個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原則同意有關實施方案。
“10個試點地區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重大戰略區域,兼具東、中、西部地區代表性,既有利于破解區域要素流動共性難題,又有利于疏通要素在城市群內部、跨區域間的流動堵點,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做強國內大循環提供堅實支撐。”徐善長說。
細看實施方案,這次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緊扣推進協同創新、集約高效配置、引導合理流動等主要目標,既堅持問題導向,又突出系統集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精準施策,做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10個試點地區從實際出發,瞄準要素領域的主要堵點,著力探索相關改革舉措。例如,在技術要素方面,重點解決成果轉化不高、科技創新支持不足等問題,主要探索推進技術協同創新、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營等;在資本要素方面,重點解決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動高水平金融開放合作等問題,持續探索如何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
強化集聚,保障新業態新領域要素需求。10個試點地區屬于產業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引領作用。目前,試點地區積極深化多要素集成化精準配置改革,探索“全要素精準直達最優項目”,進一步推動各類要素向發展潛力更大、市場前景更廣、要素回報更高的先進生產力集聚。
協同配置,推進要素在更大范圍內順暢流動。10個試點地區是發展基礎較好、經濟增長支撐作用強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在這些地區開展試點,有利于探索推動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安全共享經驗,支撐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落實。例如,推動杭甬溫深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探索共同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共享科研儀器設備;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加大事業編制統籌力度;推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都都市圈實現戶籍便捷遷移、居住證互通、電子憑證互認等。
“試點地區以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聚焦要素流動不暢、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結合本地區資源稟賦、優勢特色和發展需要,差異化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著力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高效協同配置。”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劉方說。
郭麗巖表示,推動實施方案落地,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通過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創新,充分激發各類要素的活力,使其高效組合、順暢流動,最終匯聚成推動中國經濟不斷“向高攀登”“向新躍升”的磅礴動力,進一步夯實積極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提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堅實底座。(記者魏玉坤)